【科普阅读】农业如何应对高温伏旱

农业如何应对高温伏旱
俗语云“春旱不算旱,夏旱减一半”,可见夏季出现干旱对于农业的危害很大。进入7月以来,我国南方大部持续出现高温少雨天气,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更是进入到高温伏旱期,一些地区发生稻田干旱的现象。持续的高温少雨对作物有何影响?又该如何防御呢?带着这些问题,记者采访了国家气象中心农业气象中心高级工程师李森。
高温伏旱通常是指我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盛夏(多指7月至8月)降水量显著少于多年平均值的现象,特点是太阳辐射强烈,温度高、湿度小、蒸发和蒸腾量大,成为一年中最热的一段时间。“在伏天出现的干旱,称为伏(夏)旱,属于季风区灾害性气候。其主要发生在中国长江流域及江南地区特别是湖北、湖南、江西、江苏、安徽等省。”李森解释道,“高温伏旱不是年年都有。”根据气象部门统计,高温伏旱平均发生频率在50%左右;有的年份较轻,有的年份较重。一般在西太平洋副热带高压控制,且少台风活动时,容易出现严重干旱。
夏季是农作物生育旺盛的时期,伏(夏)旱虽不及春旱出现的频率高;但对作物的危害一般较春旱重。高温伏旱对早稻灌浆、晚稻秧苗、一季稻孕穗抽穗灌浆、棉花蕾铃生长,对果树裂果、落果等有较大影响。总之,伏旱在影响农业生产的同时,还影响工矿业用水、生活用水和航运事业等。
据李森介绍,目前,农业干旱的区域主要发生在湖南西部和南部、贵州中北部、重庆西南部和湖北西部的部分地区,南方其余大部地区旱象尚不明显。7月22日全国农业干旱综合监测结果表明:贵州中部、湖南南部和西部部分地区出现轻度农业干旱,全国其他农区基本无旱情。这一时期的干旱将对当地玉米抽雄吐丝、花生开花下针、棉花蕾铃生长等造成一定影响;其他比如蔬菜、烟草、茶叶等经济作物也受到一定影响。针对不同的作物,李森建议,可以采取一些措施来应对高温伏旱。比如晚稻灌水护苗、防治高温烧苗;果树、蔬菜、畜禽养殖等也应做好高温的防御工作。合理灌溉、保障农业生产用水,受旱地区要积极开发水源,减轻干旱影响。
从今年4月份开始,为了更贴合农业生产服务需求,气象部门在农业气象产品的制作和发布上出现比较大的变化,比如将农业气象旬报转变为周报,农情监测预报的时段从以前的一旬10天缩短到一周7天。另外,土壤水分监测产品上也是从4月份开始,从每5天发布提升到每天发布。
(来源:中国气象报 作者: 叶海英)