你的位置:首 页干旱信息动态 》正文

大气低频振荡延伸期过程预报技术研讨会召开

发布时间:2012-05-07 17:43    阅读次数:    选择字号:T|T

延伸期(10-30天)预报是天气预报和气候预测中的主要难点之一。为深入探讨和交流近年来国内外延伸期预报学术热点,进一步加快大气低频振荡在延伸期预报中的基础理论研究和应用,由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主办,中国气象学会干旱气象学委员会协办,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多时间尺度干旱监测与预警、评估技术研究”(GYHY201006023)、国家自然基金项目41175081、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科研业务费项目“干旱、沙尘暴过程的大气低频震荡方法预测系统”、公益性行业(气象)科研专项项目“多尺度扰动相互作用对月-季节内尺度气候可预测性的应用研究”(GYHY201006020)等项目资助的“大气低频振荡延伸期过程预报技术研讨会” 于2012年4月18-20日在海南海口市召开,来自南京信息工程大学、云南省气象局、中国气象局气象干部培训学院、北京师范大学、中国科学院大气物理研究所、国家气象中心、国家气候中心、深圳市气象局以及上海、辽宁、福建、河北、江西、海南等省市气候中心以及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的近30位代表参加了研讨会。

研讨会上,何金海教授、孙国武研究员、琚建华教授、徐海明教授、叶谦教授、陈伯民研究员、高建芸正高工分别作了题为“大气季节内振荡在东亚地区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一种新的延伸期预报方法-低频天气图”、“基于MJO活动规律对云南降水延伸期预测的试验”、“江淮地区旱涝年及旱涝并存年降水的低频振荡统计特征”、“国际气候变化研究进展”、“现代气候业务试点‘重要过程与趋势预测系统建设’进展”和“Research on multiple tropical cyclone events in the western North Pacific”的主题报告,其他代表就大气低频振荡在延伸期预报中的应用方法;干旱、洪涝、沙尘暴、低温冷害等极端天气气候事件大气低频延伸期预报技术发展及应用探索;大气低频振荡的延伸期预报基础理论研究及其他相关研究内容介绍了各自单位的工作。其后,与会代表针对专题发言情况及未来研究及业务发展问题展开了热烈讨论,最后,由何金海教授进行了点评及总结,为期三天的研讨会获得了圆满成功。

此外,本次研讨会上,与会代表还建议成立以丁一汇院士、何金海教授等为首的非官方合作组织:“大气低频振荡与延伸期预报技术协作平台”,为有志于大气低频振荡与延伸期预报技术方面进行科研、业务试验的气象科研人员提供一个交流、合作的平台。该平台挂靠在中国气象局兰州干旱气象研究所、中国气象局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开放实验室及甘肃省干旱气候变化与减灾重点实验室。研讨会决定,《气象科技进展》将出版“大气低频振荡延伸期过程预报技术”专辑,介绍有关学术成果。(冯建英)